葉光輝教授是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畢業,目前任教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從事心理學教職31載。
指導理念與特色
葉老師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不限制學生的研究方向,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並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研究的初衷與對社會的貢獻。認真回應學生的需求,以溫暖、正向關懷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研究涵養。
從事學術人才培育之貢獻事蹟
一、指導學生人次:葉光輝教授多年來共指導博士6位,其中3位共同指導。指導碩士25位,其中4位共同指導。
二、指導學生論文的學術貢獻
其指導學生的主題聚焦在華人本土文化、家人互動關係等心理學研究主題,培育許多關注相關議題的專業人才。葉老師用心培育國內心理學學術人才,與指導學生合著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重要的心理學學術期刊,所指導的學生也有多人獲得國內外重要學術社群或教學單位頒贈的獎項。
三、論文指導過程對學生影響
葉老師相當看重學生在學術研究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學生一起閱讀該領域最新的文獻,給予學生客製化的學習架構,並且能夠搭配適合研究主題的設計與方法,像是調查、實驗、訪談,或是方案等,最終帶領著學生完成具有廣度、深度,以及價值的學位研究論文。
具體指導時,葉老師特別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學習動機。不僅要求學生要能回應既有的學術缺口,更鼓勵學生思考自己的研究主題對社會福祉的貢獻。藉由這些提問與反思,學生不只是提出可以執行的研究論文主題,更培養出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有能力發掘當代社會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議題!在讓學生體會個人研究重要性的同時,也激勵起同學對於自己學位論文的熱情,進而轉化為遇到研究瓶頸時願意堅持下去、克服困難的動力。葉老師也善於搭建鷹架,針對不同特質的學生給予適切的挑戰,激發學生想要挑戰自我的學習態度。老師總說研究就是在解決問題,而以後到職場也是如此,並與學生一起思考要如何處理,並在克服阻礙後獲得解決問題的學習效能感。接受過葉老師指導的學生們都認為,學習「如何提出關鍵問題」、「如何確實執行與管理研究」的知能素養,是遠超過在葉老師底下取得學位文憑的重要收穫。
葉老師總是願意即時且積極地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每位學生都能建立讓人信任與安心的師生關係。不論老師再怎麼忙碌,只要學生提出請求,老師總是會盡可能排開其他的事情,讓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回應,就像關心孩子的家長一樣,總是陪伴著學生、緩解學生在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的焦慮與不安。批改學生論文時,總是給予鼓勵而非批判,並且會逐字逐句閱讀批改,讓學生可以清楚比對批改前後的文字,逐漸瞭解學術論文寫作的要領。老師也會主動關心學生的近況,當發現學生進度較為緩慢的時候,就會關心學生的生活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也會適度地給予學生協助,並敦促學生用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與學習上的挑戰。
總結葉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便是透過溫暖又明確的指導方式,令學生真心喜愛研究心理學,也有能力自主研究。此指導方式也成為學生的典範,有幾位學生擔任教職,便延續葉老師的指導風格,繼續培養下一代的心理學研究人才,深受學生的喜愛。也有許多學生進入職場,繼續受益研究所的訓練。
四、畢業學生對心理學術/實務之貢獻
部分畢業學生延續老師對學術研究與教學的熱情,在國內外大學擔任教職,並積極參與台灣心理學社群的學術活動(例如吳志文與何文澤曾擔任台灣心理學會的副秘書長、工作坊講師等),也在各級政府機關推廣生活化的心理學知識(例如吳志文擔任各縣市家庭生活教育中心的講師);部分畢業學生學以致用,在助人工作場域中轉化老師教導的專業知識,作為實務應用的基礎,像是呂宜峰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動長照,延續其碩士論文的議題;也有部分畢業學生在其他專業領域發光發熱,像是羅婉慈、楊立慈、莊詩怡與高子淳從事人資相關工作,林茜雯則投入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等。
葉光輝教授授獎與致詞
頒獎寫真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