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心理學門成果發表會
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心理學門一直致力於提升國內心理學研究水準和人才培育。我們努力鼓勵前瞻性且具有影響力的新創研究,推動具有社會貢獻潛力和能提升民眾心理福祉的成果。每年眾多優秀研究者參與執行各種專題研究計畫,這些專案是臺灣心理學發展的關鍵動力,而國科會為研究者提供資源來驗證他們的創新理論,並在具有國際影響力或本土實務價值的重要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
然而,研究過程通常並非一帆風順。即便是經驗豐富且表現傑出的研究者,也必須懂得在細節上處處留意,並在風險來臨時能夠快速、準確地作出應對。當需要其他學者專家的協助時,他們也知道如何找到關鍵的支援。與一般研討會論文不同,我們希望藉由這次成果發表會,能夠促進更多層面的經驗分享,並且創造出研究者之間的合作機會。在這個交流平臺上,心理學研究者們可以分享彼此的研究發現、克服困難的經驗和智慧,或是共同探討心理學領域的前瞻議題。
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於增進學術上的互動,還可以為心理學的應用開拓新的可能性。藉由合作,不同領域的專家能夠彙聚彼此的知識和資源,共同解決社會和民眾所面臨的心理相關問題。我們相信,這種跨界合作將會激發出更多創新思維,為心理學研究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後,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心理學門將繼續為臺灣心理學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藉由不斷鼓勵創新、提供資源支援和促進合作交流,我們希望心理學的研究能夠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社會帶來更多福祉。我們也期待著更多的心理學研究者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探索心智奧秘,為人們的心理健康作出更多的貢獻。
國科會心理學門召集人 周泰立、姜定宇 敬邀
場次名稱與演講題目列表
人格社心專題:孝道、禍福、學習動機、強暴迷思:文化心理學的觀點
10/26 (六) 13:15 - 14:30 @ SB16 教室
主持人: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黃軍義教授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葉光輝教授 - 私德或公德:孝道雙元模型在高齡公共議題的應用
-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陳舜文副教授 - 學習動機與情緒:文化心理學的觀點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吳志文副教授 - 禍兮福之所倚:從「害怕失敗」到「為失敗喝彩」
-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黃軍義教授 - 本土化強暴迷思與量表建構
認知及發展專題:心智發展趨勢:從嬰兒、兒童到成年初期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曹峰銘教授 - 嬰兒語音知覺發展趨勢和機制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黃啟泰教授 - Twelve-month-old infants attribute goals to inanimate objects
-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葉佩文助理教授 - 以電生理探討兒童晚期對情緒詞彙理解與自我之關係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許功餘教授 - 從成熟的觀點探討成年初期的華人性格發展
10/26 (六) 13:15 - 14:30 @ SB19 教室
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曹峰銘教授
生物心理專題: Exploring Neurobehavioral Mechanisms in Cognition and Stress
10/26 (六) 13:15 - 14:30 @ S217 教室
主持人: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廖瑞銘教授
-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廖瑞銘教授 - The Role of Glutamate Metabotropic Receptors in Timing Impulsivity
-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胡書榕教授 - Cannabidiol Enhances Socially Transmitted Food Preference: A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the Mouse Basal Forebrain
-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陳德祐副教授 - Neural Mechanism of Inhibitory Avoidance Memory Extinction under Dexmedetomidine-induced Anesthesia in Rats
-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 國防醫學院生理科劉亞平科主任 - 不同創傷壓力強度與對中樞發炎反應主導的壓力適應機制間的調控關係
認知及發展專題:個別差異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蔡介立副教授 -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language ability and experience on eye movements of reading Chinese sentences
-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吳嫻教授 - Statistical learning contributes to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approach
-
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李佳霖副教授 - Emotion in Language: A Two-Way Street
-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智宏副教授 - A multi-modal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health
10/26 (六) 14:45 - 16:00 @ SB16 教室
主持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吳嫻教授
臨床及諮商心理專題:從嬰幼兒到高齡的神經心理學
-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郭乃文教授 - 早產兒的執行功能是遲緩還是受損?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詹雅雯助理教授 - ADHD睡眠機制與白天功能影響之探討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張玉玲教授 - 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的語言功能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健康推廣中心翁嘉英教授 - 中高齡全身等長阻力訓練與生理心理健康提升初探
10/26 (六) 14:45 - 16:00 @ SB19 教室
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張玉玲教授
生物心理專題: 物質的心理、生理及認知影響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李季湜教授 - 自發性物體探索作業的動機與情緒因素
-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黃智偉教授 - 成癮與創傷 (Addiction and PTSD)
-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 - 從基礎生理心理學研究到臨床神經藥物開發經驗分享
-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顏怡君助理教授 - Sleep deprivation impairs working memory by regulation of anti-aging protein Klotho
10/26 (六) 14:45 - 16:00 @ S217 教室
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李季湜教授
心理計量與統計專題: 當代心理計量模式發展與統計分析技術之進展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劉振維副教授 - Inferring Individual Attributes Using Testlet-Based Visual Analogue Scaling and Beta Copul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游琇婷教授 - Investigating th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Methods for Publication Bias in Meta-Analysis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黃柏僩副教授 - A Python Package for Statistical Inference on Feature Importance
-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黃宏宇教授 - A Mixture Joint IRT Model for Response Accuracy and Response Time
10/26 (六) 16:10 - 17:25 @ SB16 教室
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黃宏宇教授
臨床及諮商心理專題:從病理架構到衡鑑分析到治療介入
-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葉在庭教授 - 邊緣性人格患者的情緒恢復性探討
-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劉同雪副教授 - 成人憂鬱與焦慮的跨診斷機制:受挫的歸屬感與自覺造成他人負擔作為預測變項、人際羞恥作為中介變項,以及人際情緒調節作為調節變項的整合模式之縱貫性研究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健康推廣中心翁嘉英教授 - 心跳變異率生理回饋和全身性等長阻力訓練對身心健康、認知功能之臨床效益與潛在機制
-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郭乃文教授 - 結合腦心智功能於機器人課程之訓練成效研究-以學齡兒童與高齡者為目標
10/26 (六) 16:10 - 17:25 @ SB19 教室
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郭乃文教授
工商心理專題:當代領導理論與實踐:多觀點分析領導風格的成效與挑戰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林姿葶副教授 - 從變動到安定:探討安定領導對員工韌性與績效的影響
-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吳志英助理教授 - 家長式領導風格對競爭性假性出席行為之影響
-
國防大學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李庭閣教授 - CEO多工作業時間觀與公司績效之關聯性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林思吟助理教授 - 來一點勇氣! 探索勇氣與勇氣領導
10/26 (六) 16:10 - 17:25 @ S217 教室
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林姿葶副教授
人格社心專題:變遷、關係與個人適應
-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洪嘉欣助理教授 - 長期孤寂感的延續模式: 社會排斥降低自我概念清晰度與真誠自我表達
-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楊浩然教授 - 浴火重生:新住民婦女婚姻境遇與心理韌性歷程發展之研究—兼論新住民之連鎖移民現象
-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簡晉龍副教授 - 台灣社會中的兩種師生倫理:「尊敬」與「尊重」老師之探究
-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張思嘉教授 - 單身貴族??: 單身者維持單身的原因及其影響
10/27 (日) 14:25 - 15:40 @ SB16 教室
主持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張思嘉教授
臨床及諮商心理專題:親密關係的破裂:諮商與心理療癒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王玉珍教授 - 優勢中心取向諮商督導模式建構之初探研究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孫頌賢教授 - 初顯成年期的愛情傷害:愛情依戀創傷的心理衡鑑工具之建立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洪瑞斌教授 - 探索故事的力量:從敘事研究到敘事治療之探究路徑
-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劉彥君副教授 - 台灣伴侶關係韌性評估工具建構
10/27 (日) 14:25 - 15:40 @ SB19 教室
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王玉珍教授
生物心理專題: 認知功能的生理機制
-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蕭富仁教授 - 神經回饋訓練的大腦機轉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張葶葶副教授 - 數學焦慮之神經與生理機制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賴文崧教授 - 為思覺失調症及神經精神疾患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尋找「仙丹」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葉俊毅助理教授 - Non-ablative radiosurgery targeting the nucleus accumbens reduces alcohol cravings in miniature pigs.
10/27 (日) 14:25 - 15:40 @ S217 教室
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蕭富仁教授
認知及發展專題:Cognitive Research: Basic to Applied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曾祥非教授 - Unconscious paradigms for detection of deception: EEG vs. behavioral indices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羅仕宇副教授 - Investigating interactions among empathy, self-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謝宜蕙副教授 - Musical expertise shapes the multisensory temporal integration window for speech perception in noisy environments
-
元智大學醫學研究所范揚騰助理教授 - Revisiting sensory profiles: Advancing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
10/27 (日) 15:55 - 17:10 @ SB16 教室
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曾祥非教授
臨床及諮商心理專題:人工智慧與夢境意識在心理健康管理和衡鑑能力評估之應用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藍玉玲教授 - 人工智慧在初次晤談語意辨識之應用
-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林梅鳳教授 - 人工智能應用於臉部情感表露的研究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李沐齊副教授 - 從「夢與人生的交織」到「自我與意識的洞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王櫻芬教授 - 標準化個案概念化評分建立之挑戰與展望
10/27 (日) 15:55 - 17:10 @ SB19 教室
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藍玉玲教授
工商心理專題:組織中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期望、關係及效能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姜定宇教授 - 組織中的認同、建言及沉默:專業認同的調節效果
-
中山醫學大學醫療產業科技管理學系初麗娟副教授 - 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社會比較對員工的情緒、工作態度與工作行為影響之探討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高鳳霞副教授 - 知覺隱性工作
-
國立體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洪福源教授 - 教師自我犧牲行為之預測因素及對教師個人與學生影響結果研究
10/27 (日) 15:55 - 17:10 @ S217 教室
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姜定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