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會講題簡介

【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一)從佛洛伊德到心智生物學:藝術與科學的對話之路

10/16 09:20-10:40

黃榮村 院長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心智科學問題,本演講先以Molyneux question、潛意識與無意識因果力量、自由意志三類歷史上的科學驗證,說明當代腦科學與神經影像的發展,應對應到哪種時代氛圍或具有時代特性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完整有效的心智生物學,需要包含哪些部分,要多久才能發展出來?

 

Eric Kandel (2012)指出腦部的掃描可能發現了憂鬱的神經訊號,但貝多芬交響樂則展現了對該一憂鬱狀態的真正感覺,所以以此為例,心智生物學應如何才能真正應用到藝術與科學的對話,以及人類的主觀內在經驗之上,這些都是值得以後觀察與發展的課題。

主題演講(二)-1   脫癮:實務工作者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Addiction and Recovery:What the practitioner should know

10/16 11:00-12:30

SAM NAIFEH, MD

Addiction treatment practitioners are confronted with a challenging treatment environment. Worldwide, the international War on Drugs has failed to reduce the supply or consumption of illegal drugs. The drug war’s law enforcement criminal justice model punishes the individual substance user with costly police procedure and imprisonment. A public health strategy for addiction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and far less costly. Within a health care model there is room for medication-based management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odern psychological method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assisting with the trauma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with the spiritual damage to self and family produced by years of addiction, an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living sober and re-entering society and the workplace. In this presentation, special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management of relapses because both heroin and methamphetamine stimulant, major illicit drugs in Taiwan, are well-known to produce repeated relapses. There are effective medications (methadone, buprenorphine) to assist in managing opioid dependence. But, the treatments for stimulant dependence remain with several kinds of “talking” treatments, best carried out by trained practitioners and supported by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Practitioners must expect repeated relapses and high levels of treatment dropouts.

However, psychologists are well placed to use relapses as pot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s on the irregular path to a stable recovery.

主題演講(三)生態心理學與綠色照護:解文明的癮

10/17 09:00-10:20

陳俊霖 醫師

人類從無意識醒來,浮現意識自我,造出龐大而便利的物質文明體系,卻也越來越難以自拔。生態心理學與綠色照護檢視人與自然疏離的弊端,希望在生態環境崩毀前,找出一種消解物質文明成癮,彌合人與自然關係的新典範。

主題演講一佛洛伊德
主題演講二榮格
主題演講三生態
【實務講座】
實務講座一線上諮商

實務講座(一)線上諮商的倫理思考

10/16 13:40-15:10

洪莉竹 老師

遠距諮商已經發展成諮商專業服務的重要形式,遠距諮商有其要特別考量的倫理議題。本論壇:1.概覽遠距諮商涉及的倫理規範;2.探討面對倫理情境需關注的重要議題。

實務講座(二)系統合作:一項助人專業能力

10/16 13:40-15:10

趙文滔 老師

多數心理專業人員都認同系統合作有必要,但養成教育卻缺乏相關訓練,無論擔任輔導老師或心理師,必會遇到外各種不同專業系統,經常不斷碰壁,導致嚴重專業耗竭與高離職率。長遠來看,對心理專業發展常不利。系統合作與既有作法並不衝突,但加上系統視角與工作方法,透過協調分工、提升每位助人者的效能。

實務講座(三)當伴侶諮商遇到HIV相異伴侶

10/17 14:40-16:10

蔡春美 老師

你聽過「相異伴侶」嗎?當諮商師遇見HIV相異伴侶,你做好準備進入HIV相異伴侶的諮商工作嗎?

實務講座二系統合作
實務講座三HIV
【實務論壇】

​實務論壇(一)在裂縫中看見光一從生物、社會、心理與靈性理解酒癮與人之關係

本主題論壇將由陳逸群醫師、及熊秉荃教授針對兩位台灣戒酒無名會之案例就醫療、心理治療、社會家庭系統及靈性等多元的分析,盼能更深刻理解及描繪酒癮與案主之間艱困又難捨的關係。案例包括在台灣以英文進行的戒酒無名會個案,及台灣本土的戒酒無名會的個案。兩案例具有共同點為定期參加AA,有短期個別心理治療,精神科診斷為酒癮、焦慮症、強迫性人格等等。

實務論壇1
實務論壇一心宅配

實務論壇(二)疫情下線上單次心理諮詢的實踐-心宅配大解密

分為四個子題:

  1. 疫情下線上單次心理諮詢的實踐-心宅配大解密— 黃雅羚 理事長
    一、疫情下,台灣的心理健康不中斷
    二、疫情下民眾的心理健康,需要被專業者承接
    三、遠距心理健康服務的服務架構---如何從線下到線上
    四、如何組織團隊應變疫情下的遠距心理健康服務之平台建立
     

  2. 通訊助人模式:從不同角度看見關係— 黃楷翔 理事長
    心宅配一次性的線上諮詢模式,是在疫情與資訊科技的撞擊下所生的產物。在眾多的社群媒介中,我們是如何選擇這些媒材管道的?而在這些媒介裡,我們又會遭遇怎樣的困難與挑戰?

     

  3. 心宅配線上單次心理諮詢的服務架構— 李冠儀 心理師
    心宅配提供的單次諮詢服務,需要在大約半小時的時間裡,聚焦民眾需求,讓民眾帶著希望感離開,而諮詢不等於諮商,諮詢需要的架構、節奏、焦點和諮商大不同,心宅配給了我們一次學習與實踐單次諮詢的機會。

     

  4. 線上心理諮詢的督導與危機處理規劃— 喬虹 老師
    雖然目前法規並無明定執業心理師須持續接受督導,但此次心宅配服務設置有督導組,隨同參與在服務方案中的值班心理師同時在線上提供督導服務。論壇中講者將從諮商倫理觀點介紹此督導組的設置及經驗分享。

實務論壇(三)性創傷倖存者的創傷復原研究與實務:創傷知情-依戀模式的應用

在性創傷倖存者的創傷復原歷程中,個案面對的不僅是創傷壓力事件帶來的心理破壞,大部分的性創傷倖存者面對的更是早年創傷/童年逆境的經驗,此次論壇將分成三個主題,來分享性創傷倖存者的創傷復原實務:

第一,創傷知情—依戀關係重建模式:由孫頌賢博士分享如何將創傷知情與依戀理論應用於性創傷復實務,以及效果研究初探。

第二,成為創傷知情的機構-以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為例:將由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的專業助人者,包括黃怡禎諮商心理師、鄭玉蓮社工師、林芮璿社工師,來分享機構中的性創傷復原實務。

第三,早年性侵害創傷療癒工作的諮商專業發展:將由徐藝溶老師,分享其實證研究結果,以第一線實際從事早創療癒的諮商心理師為訪談對象,了解其如何理解創傷療癒工作,以及如何在工作中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能。

實務論壇二性創傷

02-336639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臺大心理系南館S208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TU, No. 1, Sec. 4, Roosevelt Rd., Taipei (10617), TAIWAN

©2019 by 台灣心理學會.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